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关于我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

专业的听评课摘记二(李海林)  

2014-12-02 20:29:18|  分类: 精采珠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三、观课评课的流程及其思维特征                                                                        

问题—理                          课堂—事

B问题提出(意味着什么)          A课堂描述(看到了什么)

                                         问题—事实               

                                                                        

                                                    (表层结构)  

           课例研讨             

                                                    (深层结构)

                                                

                                         认知—做事

                         

C问题聚焦(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D课堂重构(是什么决定课要这样上)

(评课基于事实,基于依据,不要我以为。)

                                                                           

         我看到了什么—课堂描述

           你实际上在教着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与教材               ↑上

(肯定性评价   否定性评价)

                                                                                

1、应该做这件事→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吗→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没实现自己的目标  →你在什么地方走错了方向

2、不应该做这件事→  应该做什么事  →应该怎么做

                                                                            

*结论:

1、基于事实的评课,它的开头语往往是这样的:让我们回到课堂现场,看看某某老师刚才这四十五分钟做了哪几件事,做成了那几件事。

2、评课与上课的思维恰好是逆程序的,上课是把思维转化为一个事实,评课是对这个事实的思维还原。

3、促使教师们辨别出这两个思维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就是评课的目的之所在。因为那里隐藏着某个上课的道理。

 

四、观课评课的方式:课例研究与教学诊断

*王荣生观课评课的方式

1、名课研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

2、课例研讨:有一堂课延伸,研讨执教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某种主张,讨论其在课程论或教学论上的意义。(用课评理)

3、课例评析:评议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用理评课)

4、课例兼评: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某种现象,兼及对一些课例的评议。

*课例研究

1、课例点评:就某个专题展开对一堂课或若干堂课的细节做出直接的判断和分析。

2、课案解析:把课打开,对一个或若干个课例就某个侧面做切片分析。

3、课例综述:对一篇课文的若干课例的某个侧面的概括和综述提出某个问题,并尝试做出回答。

4、教学对话:通过对上课者的追问和反问来呈现上课者的思维矛盾来揭示一个上课的道理。

5、课例改造:通过改造一个已有的课例来说明一个上课的道理。

6、课例比较:两个课例之间的比较。

7、课例总评:用若干课例来说明一个上课的道理。

8、案例研究:以一个原理来阐释一个课例,以一个课例来说明一个原理。

*结论:

1、可以从“教师想做什么”、“教师实际上在做什么”和“学生实际上在学什么”来观察课堂。

2、这三者之间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不统一的。当三者统一的时候,教学效益最高,当三者分离时,教学效益最低。

3、这上节课属于“解读者取向”:以解读结论为旨归的教学。

4、教师比一定是最了解自己的课堂的人,教师需要观察者。

  评论这张
 
阅读(473)|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